project debriefing

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进展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走,到泰北做公益!

返回列表 发布日期:2017.09.01

(志愿者在泰北义诊)


泰国北部的金三角区域分布着近百个华人村落,他们讲中文,保留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联结着中泰之间的友谊。由于历史原因,其华文教育、医疗条件比较薄弱,急需外界帮助。2015年1月,来自北京健康长城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第三次来到泰北,为新一期的公益援助开展调研。

■ 村里来了支教团

大谷地是泰北最大的华人村,聚居着两万多华人。在这里,孩子们要说汉语、写汉字。白天学习泰文,晚上到华文学校学习中文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常态。教联高级中学是一所华文学校,建于2011年,是最早和中国教育体制接轨的华校。学校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使用中国教材。每年会有一部分从中国来的公派老师在这里教学。

去年8月,这所华文学校首次迎来了一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研究生组成的支教团。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发起者,北京健康长城公益基金会负责人、清华大学博士邢东明告诉记者:“泰北有近100个华人村、30万华人,教育和医疗资源比较贫乏,光靠政府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发挥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

9位志愿者在教联中学近一个月中,制定了13项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协助中学筹备互联互通的计算机教室,搭建丰富的华文兴趣课程,增加民俗、中国古代经典戏剧、中国画、中国民乐和中国地理等特色课程。

马来西亚籍留学生林伟翔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为高年级学生讲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申请中国一流大学的方法”。高三学生鲁永强通过课程明确了到中国读大学的目标,“我希望能够在中国学到更多的东西、交更多的朋友,成为中泰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使者。”这个喜欢跳舞的男孩儿对中国充满了向往。

■ 义诊送来及时雨

过了不到3个月,泰北又迎来了基金会组织的中国知名中医专家义诊。义诊首日,前来求诊的患者近400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赵吉平教授一上午就接待了近30位患者,一些居住在当地的欧美患者也慕名而来。义诊期间,医生一般从早上8时工作到晚上6时多才能结束。

一位92岁的华人用汉语向义诊的专家说,这里的华人对祖籍国的感情很深,大家都期盼中国医生的到来。此外,还有不少华人从清迈以外的地方赶来。清迈中华商会会长李人杰感慨:“此次义诊,对清迈华人的健康是及时雨。”

中国驻清迈总领事馆巢小良总领事表示,泰北的华侨华人共有200多万人,这批高水平中医专家的到来让泰北华人感受到了血脉相连的温暖,同时这也是一项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宝贵之举。

■ 公益项目常态化

两次在泰北的公益尝试,不仅让邢东明对泰国华侨华人的需求有了理解,同时也感悟到民间公益对中泰友好的意义。今年元旦刚过,他又去了泰北调研,让民间公益项目在“中泰情”的背景下渐入常态化,帮助更多的华人同胞。

在泰北的首个项目,基金会利用专业团队优势解决了大谷地华校机房网络的难题,使学校具备了承办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硬件条件。这个项目让基金会打下了在泰北建设“泰北华文教育计算机课堂体系”的基础。邢东明有个设想:为泰北100所华文中学配备100个计算机教室,建立一套中学生华文信息化教育以及技术支持体系,成立一个针对泰北华人村华文中学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除了教育之外,基金会还打算在泰国华人的健康帮扶领域做更多的工作,尤其是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更多的华人带去健康。


Important dynamic

《人民日报海外版》:走,到泰北做公益!

发布日期:2017.09.01

(志愿者在泰北义诊)


泰国北部的金三角区域分布着近百个华人村落,他们讲中文,保留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联结着中泰之间的友谊。由于历史原因,其华文教育、医疗条件比较薄弱,急需外界帮助。2015年1月,来自北京健康长城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第三次来到泰北,为新一期的公益援助开展调研。

■ 村里来了支教团

大谷地是泰北最大的华人村,聚居着两万多华人。在这里,孩子们要说汉语、写汉字。白天学习泰文,晚上到华文学校学习中文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常态。教联高级中学是一所华文学校,建于2011年,是最早和中国教育体制接轨的华校。学校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使用中国教材。每年会有一部分从中国来的公派老师在这里教学。

去年8月,这所华文学校首次迎来了一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研究生组成的支教团。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发起者,北京健康长城公益基金会负责人、清华大学博士邢东明告诉记者:“泰北有近100个华人村、30万华人,教育和医疗资源比较贫乏,光靠政府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发挥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

9位志愿者在教联中学近一个月中,制定了13项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协助中学筹备互联互通的计算机教室,搭建丰富的华文兴趣课程,增加民俗、中国古代经典戏剧、中国画、中国民乐和中国地理等特色课程。

马来西亚籍留学生林伟翔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为高年级学生讲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申请中国一流大学的方法”。高三学生鲁永强通过课程明确了到中国读大学的目标,“我希望能够在中国学到更多的东西、交更多的朋友,成为中泰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使者。”这个喜欢跳舞的男孩儿对中国充满了向往。

■ 义诊送来及时雨

过了不到3个月,泰北又迎来了基金会组织的中国知名中医专家义诊。义诊首日,前来求诊的患者近400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赵吉平教授一上午就接待了近30位患者,一些居住在当地的欧美患者也慕名而来。义诊期间,医生一般从早上8时工作到晚上6时多才能结束。

一位92岁的华人用汉语向义诊的专家说,这里的华人对祖籍国的感情很深,大家都期盼中国医生的到来。此外,还有不少华人从清迈以外的地方赶来。清迈中华商会会长李人杰感慨:“此次义诊,对清迈华人的健康是及时雨。”

中国驻清迈总领事馆巢小良总领事表示,泰北的华侨华人共有200多万人,这批高水平中医专家的到来让泰北华人感受到了血脉相连的温暖,同时这也是一项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宝贵之举。

■ 公益项目常态化

两次在泰北的公益尝试,不仅让邢东明对泰国华侨华人的需求有了理解,同时也感悟到民间公益对中泰友好的意义。今年元旦刚过,他又去了泰北调研,让民间公益项目在“中泰情”的背景下渐入常态化,帮助更多的华人同胞。

在泰北的首个项目,基金会利用专业团队优势解决了大谷地华校机房网络的难题,使学校具备了承办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硬件条件。这个项目让基金会打下了在泰北建设“泰北华文教育计算机课堂体系”的基础。邢东明有个设想:为泰北100所华文中学配备100个计算机教室,建立一套中学生华文信息化教育以及技术支持体系,成立一个针对泰北华人村华文中学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除了教育之外,基金会还打算在泰国华人的健康帮扶领域做更多的工作,尤其是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更多的华人带去健康。


分享到:

0.165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