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briefing

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进展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探访实录|鲍秀兰老师:拯救年幼天使们的天使

返回列表 发布日期:2024.09.05

探访实录|鲍秀兰老师:拯救年幼天使们的天使

协和梧桐会   2024年06月05日

12.png

鲍秀兰老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已有 50 余年,对儿科常见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小儿发育和早期教育、小儿甲状腺疾病、垂体侏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儿童矮小症以及小儿癫痫和脑瘫的诊治。编写《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等优秀著作。

2024 年 3 月 10 日,感恩梧桐树的同学们有幸前往鲍老师的家中,探访交流。年近九旬的鲍老师,亲自到门口迎接同学们,并准备了丰富的水果和礼物,赠予大家自己精心编写的专著。鲍老师对后辈真诚的垂爱和关怀,悉心的指导和引领,让同学们无比感动并感激不已。

春光和煦、橙香清甜,温馨的回忆、时光的画卷,徐徐展开。



求学时期



Q请问您为什么学医,选择儿科呢?

A我家里有两个哥哥、五个姐姐。我大哥是建筑工程师,我小的时候就觉得也要像哥哥那样念书。在家里奶奶非常爱我,冬天的时候天特别冷,我的腿特别凉,奶奶就抱着我,我坐在她的大腿上,身体就暖和起来了。至今,我的印象都特别深刻。正是因为自小就得到了这样一种爱,所以我也会特别有同情心。

我在高中(北京女一中)读书的时候,有个想法:这辈子能不能做产科医生,能接生多少孩子呢?从当时就萌生这种想法,我喜欢孩子、喜欢天真,所以后来选择了和小孩子有关的科室。


13.png

Q:老师您如何看待当下儿科医患关系紧张?

A我个人觉得,儿科还是很容易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因为你只要对孩子一笑,他就会对你笑。每个孩子来了我们就宠着他,你看他,他也会看着你;你对他笑,一会儿他也就笑了。其实孩子们是会模仿的,新生儿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你对他笑,他也学会了。我想孩子是最天真的、最纯洁的,另外我确实也很喜欢小孩。

144.png

15.png

Q:那怎么让家长和您也保持很好的关系呢?

A:我一辈子也在和家长们打交道。其实主要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来考虑。我理解他有什么忧虑,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事难办。那我就从他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身处地去帮助他。



医生时期



Q上山下乡时期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A其实我本来就是个农村小姑娘。我们家在浦东塘桥,现在浦东是非常繁华地方,但过去是一个农村。上山下乡是国家的政策,毛主席说要上山下乡、改造思想,避免与人民群众有距离。我一共下乡四年,去过北京的郊区,还去过山东和广东。我那时候特别能干,跟农民们一起上山采药挑大粪,什么都做过。

我跟团中央去山东的那一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百姓们的淳朴,让我特别感动。因为我那时候不敢喝生水,有大娘就把蒸锅水留出来给我喝。那时候我们连新鲜的白薯都吃不到,吃了一年的白薯干,没有其他菜,就拿个筷子蘸点盐,但是跟老百姓的关系都特别好。后来走的时候,他们好多人送我到很远。

16.png

Q您当时在上山下乡的时候,会碰到一些 “赤脚医生” 吗?您觉得和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呢?

A确实是遇到的。但其实我自己也做赤脚医生,我那时候用一根草一根针治病,就是草药和针灸。我觉得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懂采药,需要向他们学习如何上山采药。我们知识分子该如何做,我觉得跟贫下中农一样是最好的。当时有一个夏天,一个村里一百多人全得了痢疾,我自己没得痢疾,就挨家挨户给他们送药,还给他们送大蒜,最后把这一百多人都治好了。

上山下乡就是把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情感与老百姓连起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可以到乡下去带动基层医疗的发展,大家可能不会都只看着一线城市的医院了,基层也会有很好的医疗资源,基层的大夫跟老百姓更加心连心。

Q:您的老师是周华康教授,周华康教授当时指导您的时候,有没有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周教授的哪些品质最让您敬佩

A我对他的印象简直是太深了。我很幸运毕业以后在协和,协和大夫都挺好的,特别是周华康老师。我和周华康老师、林巧稚老师住在同一栋楼,他特别的平易近人,所以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特别亲切。他对病人特别好。我记得有个孩子得了小儿麻痹症,不但不能动,甚至连自主呼吸都不行。那时候周大夫带头,我们全科的人都捏皮球帮助孩子呼吸,三班倒。我们为这个孩子捏皮球持续了一个多月,要保证有一定的频率和强度,日日夜夜地捏。一个多月后孩子喘气了,活过来了。

还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肺炎的孩子,那个孩子一直在大喘气,但是没有力气咳嗽。周大夫把他交给了我,我就守着病人,每隔半个小时给他改变体位,排出分泌物。第二天那个孩子就恢复了正常呼吸。大家都特别高兴,把病重的孩子救过来了,这是我印象最深的。

老协和的对病人非常好的精神,就是病人第一的精神是了不得的。


留学时期


Q您在改革开放后去美国哈佛医学院进修。当时是去做研究吗?和国内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或印象深刻的事?

A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出去,我正好赶上第一批。我是考的 WHO 奖学金,要考五次,又是口试又是笔试。周华康老师英语特别好,他的爱人也是英语老师,他们帮了我很大的忙。每天和我英语对话一个小时,还帮我改英语作文,补了半年的英语之后我还真考上了。

我先去加利福尼亚的医院里学了新生儿的知识,然后去波士顿学习了他们特别有名的新生儿 52 项神经测查方法我的导师对我特别好,我住在他们家里,天天开车接送我到单位,晚上住他家里吃饭,我就跟着他学新生儿行为。也许是因为我拿了 WHO 奖学金,无论到哪个医院去,他们对我都比较重视,给我讲解很多,也带我参观医院学校。


19.png

工作时期



Q因为儿科很大程度上要先和孩子沟通,但孩子们的描述大多是不清楚的,想请问一下您平时在接诊,包括救治患儿的时候,如何准确地弄清楚他们所患的疾病以及病因呢?

A这个其实是说 “儿科是哑科”,那我们就看他面色、呼吸心跳、活动、眼神,根据他每个年龄段对应发育阶段的情况,来判断这个孩子什么问题。

我有一套新生儿行为检查方法,就是新生儿 20 项检查。根据 20 项的分数确定婴儿的问题,一旦从小发现有问题,我们就强化干预。这个 20 项是我结合了法国 20 项神经运动检查和美国 50 项检查的优点,并做了基于中国大数据的标准化,制作出来的,现在是已经写入教科书的 20 项标准化检查。

200.png

Q您有什么和家长沟通的小技巧呢?

A要把孩子、病人看着和自己亲人一样,对病人很真诚。我们是从病人出发,没有别的目的,专门为病人着想。

你们就和他们直说,我是个医生,我要告诉你这个病应该怎么养育、怎么护理,按你们原来的方法不行。你有责任跟他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是对病人好。我们就给他耐心讲道理,一般家长都会尊重大夫的意见,他们会接受的。


Q协和是一所综合医院,尤其是内科非常的强大。其他科室对于儿科的诊治有支撑吗?

A这是一定的。比如说内分泌的病,那我们就找内分泌科会诊。有疑难的,我们就请各科来会诊。所以我们跟别的科关系都挺好的。在协和工作真的很愉快,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Q之前看到资料说,您会识别到一些脑瘫的新生儿或者孩子,给他训练之后,他就能恢复一些了。这蕴含什么科学依据呢?

A这个是大脑可塑性强的一个理论:大脑在两岁以前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脑损伤了以后,如果从小给他好的养育环境的话,也能发挥到最大的潜力。中国有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很符合脑发育规律,中国人生下来就是一岁,所谓的 “看大的三岁” 实际上是生理年龄的 2 岁,我们就利用 0 到 2 岁这段时间因为大脑有很强的代偿性,我们发现有脑损伤的孩子、早产儿,在两岁以前使劲训练他健全的那部分脑,这也是我做的最重要的事,确实可以减少很多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发生。

我通过一项爱心投资办了 鲍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我们有一个团队,和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协会合作,办全国的培训班,讲婴儿智能发育规律,再讲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按照运动发育规律去练。我们准备书、光盘等给他们。这样就可以帮助很多孩子,不用打针,练练大脑就长起来,更不用受苦。从协和退休,我在这个中心工作 20 多年,办了八十多期培训班,传播相关知识。 我们不保密,就是要大家知道。

有一个孩子来协和医院的时候脑外积水,孩子才七天。他到别的医院看,人家说你这个孩子不能要了,后来来找我。家长挂了我的号,抱着孩子,在我诊室待了一个钟头。我和他谈完之后,给了他一个光盘,让他回去了。后来他照光盘里面的指导对孩子进行训练,三个月就完全正常了。这孩子现在已经 14 岁了,在中学学习特别棒。


Q:您对我们医学生以及后辈年轻医生有什么教导和嘱托吗?

A你们都很优秀,但记得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png

探访感想





八年制 2018 级 许轶婧

尚未见到鲍老师本人时,在电话联系中就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热情洋溢,她非常认真地把我们的来访写进日计划中,还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腹稿怕大家没有足够的收获。家中客厅餐桌旁刻着 “鲍秀兰教授从医 65 周年庆” 的小摆件生动地刻画了老师对儿童的喜爱和全身心投入儿童发育发展事业的人生历程。老师退休后依然走在推广新生儿大脑功能早期干预的路上,坚持向患者普及知识、向全国基层医务人员教学推广,真正做到造福人民、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中国无数儿童和家庭的一道光。


八年制 2019 级 王羽茹

在和老师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作为医生对疾病时的专业与冷静,作为长辈对小患者的真切关爱与理解,作为师者对年轻医学生的希冀与关怀,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面对祖国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在等待北京春天到来时,很幸运听到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和人生,希望老师身体健康,也希望能像老师一样找到值得坚守的信念。


八年制 2020 级 张馨鹤

非常荣幸有如此宝贵的机会探访了鲍教授,鲍教授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关怀,无不让我深受触动。因为被爱,所以会爱,所以用科学的知识和崇高的爱悉心呵护每一位折翼的小天使。不图名不为利,鲍教授是拯救小天使们的天使,为每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带去希望。医者仁心,鲍教授一直践行着这一点,我也愿将此奉为圭臬,不断鞭策自己。



录音整理 | 许轶婧、刘坤霖

文案 | 张馨鹤

排版 | 刘雨琳

审核 | 鲍秀兰老师


24.png

Important dynamic

探访实录|鲍秀兰老师:拯救年幼天使们的天使

发布日期:2024.09.05

探访实录|鲍秀兰老师:拯救年幼天使们的天使

协和梧桐会   2024年06月05日

12.png

鲍秀兰老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已有 50 余年,对儿科常见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小儿发育和早期教育、小儿甲状腺疾病、垂体侏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儿童矮小症以及小儿癫痫和脑瘫的诊治。编写《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等优秀著作。

2024 年 3 月 10 日,感恩梧桐树的同学们有幸前往鲍老师的家中,探访交流。年近九旬的鲍老师,亲自到门口迎接同学们,并准备了丰富的水果和礼物,赠予大家自己精心编写的专著。鲍老师对后辈真诚的垂爱和关怀,悉心的指导和引领,让同学们无比感动并感激不已。

春光和煦、橙香清甜,温馨的回忆、时光的画卷,徐徐展开。



求学时期



Q请问您为什么学医,选择儿科呢?

A我家里有两个哥哥、五个姐姐。我大哥是建筑工程师,我小的时候就觉得也要像哥哥那样念书。在家里奶奶非常爱我,冬天的时候天特别冷,我的腿特别凉,奶奶就抱着我,我坐在她的大腿上,身体就暖和起来了。至今,我的印象都特别深刻。正是因为自小就得到了这样一种爱,所以我也会特别有同情心。

我在高中(北京女一中)读书的时候,有个想法:这辈子能不能做产科医生,能接生多少孩子呢?从当时就萌生这种想法,我喜欢孩子、喜欢天真,所以后来选择了和小孩子有关的科室。


13.png

Q:老师您如何看待当下儿科医患关系紧张?

A我个人觉得,儿科还是很容易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因为你只要对孩子一笑,他就会对你笑。每个孩子来了我们就宠着他,你看他,他也会看着你;你对他笑,一会儿他也就笑了。其实孩子们是会模仿的,新生儿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你对他笑,他也学会了。我想孩子是最天真的、最纯洁的,另外我确实也很喜欢小孩。

144.png

15.png

Q:那怎么让家长和您也保持很好的关系呢?

A:我一辈子也在和家长们打交道。其实主要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来考虑。我理解他有什么忧虑,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事难办。那我就从他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身处地去帮助他。



医生时期



Q上山下乡时期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A其实我本来就是个农村小姑娘。我们家在浦东塘桥,现在浦东是非常繁华地方,但过去是一个农村。上山下乡是国家的政策,毛主席说要上山下乡、改造思想,避免与人民群众有距离。我一共下乡四年,去过北京的郊区,还去过山东和广东。我那时候特别能干,跟农民们一起上山采药挑大粪,什么都做过。

我跟团中央去山东的那一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百姓们的淳朴,让我特别感动。因为我那时候不敢喝生水,有大娘就把蒸锅水留出来给我喝。那时候我们连新鲜的白薯都吃不到,吃了一年的白薯干,没有其他菜,就拿个筷子蘸点盐,但是跟老百姓的关系都特别好。后来走的时候,他们好多人送我到很远。

16.png

Q您当时在上山下乡的时候,会碰到一些 “赤脚医生” 吗?您觉得和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呢?

A确实是遇到的。但其实我自己也做赤脚医生,我那时候用一根草一根针治病,就是草药和针灸。我觉得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懂采药,需要向他们学习如何上山采药。我们知识分子该如何做,我觉得跟贫下中农一样是最好的。当时有一个夏天,一个村里一百多人全得了痢疾,我自己没得痢疾,就挨家挨户给他们送药,还给他们送大蒜,最后把这一百多人都治好了。

上山下乡就是把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情感与老百姓连起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可以到乡下去带动基层医疗的发展,大家可能不会都只看着一线城市的医院了,基层也会有很好的医疗资源,基层的大夫跟老百姓更加心连心。

Q:您的老师是周华康教授,周华康教授当时指导您的时候,有没有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周教授的哪些品质最让您敬佩

A我对他的印象简直是太深了。我很幸运毕业以后在协和,协和大夫都挺好的,特别是周华康老师。我和周华康老师、林巧稚老师住在同一栋楼,他特别的平易近人,所以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特别亲切。他对病人特别好。我记得有个孩子得了小儿麻痹症,不但不能动,甚至连自主呼吸都不行。那时候周大夫带头,我们全科的人都捏皮球帮助孩子呼吸,三班倒。我们为这个孩子捏皮球持续了一个多月,要保证有一定的频率和强度,日日夜夜地捏。一个多月后孩子喘气了,活过来了。

还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肺炎的孩子,那个孩子一直在大喘气,但是没有力气咳嗽。周大夫把他交给了我,我就守着病人,每隔半个小时给他改变体位,排出分泌物。第二天那个孩子就恢复了正常呼吸。大家都特别高兴,把病重的孩子救过来了,这是我印象最深的。

老协和的对病人非常好的精神,就是病人第一的精神是了不得的。


留学时期


Q您在改革开放后去美国哈佛医学院进修。当时是去做研究吗?和国内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或印象深刻的事?

A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出去,我正好赶上第一批。我是考的 WHO 奖学金,要考五次,又是口试又是笔试。周华康老师英语特别好,他的爱人也是英语老师,他们帮了我很大的忙。每天和我英语对话一个小时,还帮我改英语作文,补了半年的英语之后我还真考上了。

我先去加利福尼亚的医院里学了新生儿的知识,然后去波士顿学习了他们特别有名的新生儿 52 项神经测查方法我的导师对我特别好,我住在他们家里,天天开车接送我到单位,晚上住他家里吃饭,我就跟着他学新生儿行为。也许是因为我拿了 WHO 奖学金,无论到哪个医院去,他们对我都比较重视,给我讲解很多,也带我参观医院学校。


19.png

工作时期



Q因为儿科很大程度上要先和孩子沟通,但孩子们的描述大多是不清楚的,想请问一下您平时在接诊,包括救治患儿的时候,如何准确地弄清楚他们所患的疾病以及病因呢?

A这个其实是说 “儿科是哑科”,那我们就看他面色、呼吸心跳、活动、眼神,根据他每个年龄段对应发育阶段的情况,来判断这个孩子什么问题。

我有一套新生儿行为检查方法,就是新生儿 20 项检查。根据 20 项的分数确定婴儿的问题,一旦从小发现有问题,我们就强化干预。这个 20 项是我结合了法国 20 项神经运动检查和美国 50 项检查的优点,并做了基于中国大数据的标准化,制作出来的,现在是已经写入教科书的 20 项标准化检查。

200.png

Q您有什么和家长沟通的小技巧呢?

A要把孩子、病人看着和自己亲人一样,对病人很真诚。我们是从病人出发,没有别的目的,专门为病人着想。

你们就和他们直说,我是个医生,我要告诉你这个病应该怎么养育、怎么护理,按你们原来的方法不行。你有责任跟他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是对病人好。我们就给他耐心讲道理,一般家长都会尊重大夫的意见,他们会接受的。


Q协和是一所综合医院,尤其是内科非常的强大。其他科室对于儿科的诊治有支撑吗?

A这是一定的。比如说内分泌的病,那我们就找内分泌科会诊。有疑难的,我们就请各科来会诊。所以我们跟别的科关系都挺好的。在协和工作真的很愉快,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Q之前看到资料说,您会识别到一些脑瘫的新生儿或者孩子,给他训练之后,他就能恢复一些了。这蕴含什么科学依据呢?

A这个是大脑可塑性强的一个理论:大脑在两岁以前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脑损伤了以后,如果从小给他好的养育环境的话,也能发挥到最大的潜力。中国有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很符合脑发育规律,中国人生下来就是一岁,所谓的 “看大的三岁” 实际上是生理年龄的 2 岁,我们就利用 0 到 2 岁这段时间因为大脑有很强的代偿性,我们发现有脑损伤的孩子、早产儿,在两岁以前使劲训练他健全的那部分脑,这也是我做的最重要的事,确实可以减少很多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发生。

我通过一项爱心投资办了 鲍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我们有一个团队,和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协会合作,办全国的培训班,讲婴儿智能发育规律,再讲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按照运动发育规律去练。我们准备书、光盘等给他们。这样就可以帮助很多孩子,不用打针,练练大脑就长起来,更不用受苦。从协和退休,我在这个中心工作 20 多年,办了八十多期培训班,传播相关知识。 我们不保密,就是要大家知道。

有一个孩子来协和医院的时候脑外积水,孩子才七天。他到别的医院看,人家说你这个孩子不能要了,后来来找我。家长挂了我的号,抱着孩子,在我诊室待了一个钟头。我和他谈完之后,给了他一个光盘,让他回去了。后来他照光盘里面的指导对孩子进行训练,三个月就完全正常了。这孩子现在已经 14 岁了,在中学学习特别棒。


Q:您对我们医学生以及后辈年轻医生有什么教导和嘱托吗?

A你们都很优秀,但记得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png

探访感想





八年制 2018 级 许轶婧

尚未见到鲍老师本人时,在电话联系中就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热情洋溢,她非常认真地把我们的来访写进日计划中,还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腹稿怕大家没有足够的收获。家中客厅餐桌旁刻着 “鲍秀兰教授从医 65 周年庆” 的小摆件生动地刻画了老师对儿童的喜爱和全身心投入儿童发育发展事业的人生历程。老师退休后依然走在推广新生儿大脑功能早期干预的路上,坚持向患者普及知识、向全国基层医务人员教学推广,真正做到造福人民、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中国无数儿童和家庭的一道光。


八年制 2019 级 王羽茹

在和老师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作为医生对疾病时的专业与冷静,作为长辈对小患者的真切关爱与理解,作为师者对年轻医学生的希冀与关怀,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面对祖国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在等待北京春天到来时,很幸运听到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和人生,希望老师身体健康,也希望能像老师一样找到值得坚守的信念。


八年制 2020 级 张馨鹤

非常荣幸有如此宝贵的机会探访了鲍教授,鲍教授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关怀,无不让我深受触动。因为被爱,所以会爱,所以用科学的知识和崇高的爱悉心呵护每一位折翼的小天使。不图名不为利,鲍教授是拯救小天使们的天使,为每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带去希望。医者仁心,鲍教授一直践行着这一点,我也愿将此奉为圭臬,不断鞭策自己。



录音整理 | 许轶婧、刘坤霖

文案 | 张馨鹤

排版 | 刘雨琳

审核 | 鲍秀兰老师


24.png

分享到:

0.211933s